技术的进步,无论是产品技术参数,还是工程价格,在会议室中配备高清的摄像机,已经能够很轻松实现,那么作为一个特殊专业场合使用的摄像机,它需要具备那些功能呢?
(1) 首先,作为室内针对人脸摄影使用的摄像机,要求足够高的清晰度,目前主流的HD高清摄像机均能满足这个要求
(2) 其次,要求色彩柔和清晰,还原度高
(3) 因为控制设备的多样化,要求摄像机具备种控制协议
(4) 对接的视频设备多样化,要求摄像机具备多种视频输出格式,如HDMI,VBS,网络流输出等
在会议室中,要求摄像机能够自动跟踪发言席位,当发言者使用话筒时,摄像机按预定指令自动对准发言席位,并将摄取到的画面传送至后级投影,录像或者通过远程设备传送至其他会场
那么,除了视频信号根据需要连接之外,摄像机如何与会议发言单元联动呢?
声兹系列的会议系统,如:手拉手会议系统,分布式会议系统,无纸化会议系统都内置摄像机跟踪控制指令,可以根据设定,在串口输出控制指令,控制摄像机转到指定位置
如何控制摄像机,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下面三个问题
(1) 控制协议,目前比较通用的协议有两个,一个是PELCO-D协议,这是监控行业里面通用的协议,在会议摄像控制里面,基本都引用了这个协议,另外一个是VISCA协议,这是早期SONY制定的一个协议,目前生产的摄像机多数都支持这个协议,目前无论是摄像机还是控制设备,一般都内置了这两个协议,声兹系列产品也一样内置了这两个协议
(2) 传统来说,PELCO-D对应使用RS-485接口,VISCA对应使用RS-232接口,这是一个习惯的用法,实际上,只要控制方和受控方接口,协议对应,接口是随意使用的
(3) 波特率,和控制协议一样,无论摄像机还是控制设备,波特率都是可调的
了解上面三个问题后,摄像机的安装,调试就变得简单了,首先,选择好要使用的协议,然后采用对应的接口连接线,控制设备和摄像机选择好相同的波特率,那么这个摄像机就能控制了,下面再谈谈不同协议的内在区别以及具体接线和波特率的选择
(1) RS-232接口,使用上传,下传线各一条,也就是一条线做发送,一条线做接收,其特点是全双工,但是由于232接口的特性,传送距离不远,一般不超过15M,那也就是说,如果控制设备和摄像机的距离超过15M,不建议使用这个接口和协议方式
(2) RS-485接口,使用半双工方式,所谓半双工就是上传和下传不能同时进行,但是485接口使用两条线作为信号+和信号-的平衡传输方式,抗干扰的能力强,控制设备和摄像机的距离可达1千米以上
(3) PELCO-D的数据传送方式是:控制端只发送指令,不存储指令,VISCA的数据传送方式:既传送指令,也接收摄像机返回的位置指令
(4) 由于数据交换方式的不同,对系统使用多台摄像机的接线方式也不同,因为VISCA协议上,下设备可以进行数据交换,多台摄像机连接使用串接方式,也就是控制设备-摄像机A,摄像机B.....,一级一级往下联,然后摄像机之间自动进行数据交换,自动设定ID,完成级联;而对PELCO-D,由于控制设备只发送不接收指令,因此采用控制总线,然后,系统的摄像机手动赋予不同ID,并接挂在总线上,控制设备发出的指令所有摄像机都收到,摄像机根据收到指令的ID,和自身ID对比,确定该指令是否针对自己,确定是否做出回应
(5) 综上所述,PELCO-D协议,摄像机位置数据是存在摄像机上,控制设备只是发送存放位置数据的地址码去调用位置数据,使摄像机转到我们需要的位置,VISCA是将摄像机位置数据读取后存在控制设备上,然后控制设备直接发位置数据去控制摄像机
(6) 有了上面的认识,我们可以这样认定,当控制设备不需要用到摄像机位置数据,尽量使用PELCO-D协议,因为这个协议传输距离远,当控制设备需要使用摄像机位置数据或者对数据精准度要求高(VISVA使用双工方式,数据可以经过来回验证,出错机会大大降低),就需要使用VISCA协议,对于我们会议室摄像机来说,我们只需要能够控制它,所以,一般情况下,使用PELCO-D协议更加方便
(7) 使用VISCA协议,需要接3条线:地,上传线,下传线;对于PELCO-D协议,需要接两条线:信号+,型号-,施工时注意按标识对应接好
(8) 对于波特率,经验上RS-232口,我们一般使用9600波特率,使用PELCO-D协议的RS-485口,我们一般使用4800,可以这样认为,当需要传送的距离越远,波特率就应该尽量设低一些,当距离不远时可以设高一些,波特率的大小影响的是传送速度,但是,对于我们肉眼来说,这个延时时间基本忽略不计了